《习近平四地足迹》
由中央宣传部统筹指导,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四省(市)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图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会同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套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部图书聚焦习近平同志领导和推动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回顾习近平同志胸怀全局、着眼长远、心系民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施政实践,全面生动呈现习近平同志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思维方法、品格风范和非凡业绩。四部图书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习近平同志从基层领导干部一步步成长为党的总书记和人民领袖的奋斗历程,有利于更好体悟习近平同志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率先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不断探索区域现代化建设布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本书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擘画并推动实施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的过程,全面展示了他主政浙江期间的重要思想和生动实践。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同志的深邃政治智慧、卓越战略远见、强烈担当精神、高超领导方式、务实工作作风。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些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习近平同志围绕网络强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网络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各项工作、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9个专题,共计285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3年3月4日至2020年11月23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一百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
本书从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三农”、法治、文化、民生、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十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丰富历程和成果。以此助推全省乃至全国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进一步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思想理论的支持。
《党政干部德鉴》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关于古代崇尚道德、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廉洁为民等方面的文章,褒扬了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赞颂了心底无私、举贤不避亲仇、铁骨铮铮的言行。作者聚焦历史人物,展现其为政成就与道德风采,不但讲述了汉文帝、唐太宗等古代明君宽厚爱人、尊贤重士的典型故事,也讲述了魏徵、姚崇、王旦、张咏、范仲淹、郑板桥等古代名臣的为官作为,旨在引以为鉴,见贤思齐,尚德修身。
《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和西方在15世纪以后的经济发展历程上,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与现有研究中国道路的大多数著作不同,本书将中国道路置身于历史大视野进行审视并揭示其世界意义,具体分析了国家能力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中国崛起在经济学理论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对比和深入阐释,书中重新审视和批驳了“西方中心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全书以新的视角揭示出,近代中国落后不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治理能力才是古代中国繁荣与近代中国衰落以及西方兴起与西方衰落的分水岭。今天中国复兴从现象层面看是经济上对西方的赶超,而在本质层面则是国家治理能力对西方的超越。该书以深入的论证揭示,离开了国家治理能力,单纯的市场经济不但不能带来国家发展,甚至往往成为发展无序和衰落的原因。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不断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机应对情境下的社会治理法治化》
本书以“危机应对情境下的社会治理法治化”为主题,以实现“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治理目标,关注公共危机和社会风险应对情境下社会治理体系、社会组织治理、社会心理体系、社会风险技术治理等的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在剖析公共卫生危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公共安全等不同社会治理情境与具体的社会治理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社会治理的大量经验,在重庆、浙江、山东、四川等多地实地调研访谈与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危机全周期管理及纵向市域、街镇、村三级社会治理层级视角,透视危机应对情境下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具体包括社会矛盾风险的法治防范与化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应急治理中创新执法经验、韧性风险社区与乡村的“硬法”与“软法”的治理、智能技术运用的风险与法治防范、卫生危机中社会参与的法治路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大型群众性活动与个人 案事件的依法治理等内容。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
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
《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耗散结构”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如何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毁灭者。那么,如何建立起开放的耗散结构体系,破除“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本书将帮你揭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