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馆>好书推介

2023-10好书推介

发布时间:2023-10-25 来源:党校 字体号: 默认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本书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5日期间的报告、讲话、文章、指示、批示等140多篇重要文献,分8个专题,共计201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新时代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指南》

   

    

  本书作者积多年从事调研理论研究与调研工作的实践经验,简而不疏、详而不繁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的原理、调查研究的逻辑、调查研究前期准备、选取调查样本、访谈方法的运用、文献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方法、调查研究的观察法、调查研究与开发信息、网络调查方法、调查研究的特别提示、调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调查研究的表达法,分为14章,65个专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提供了多层面的参考思路。

    

  《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

   

   

  本书包括调研概述、调研设计、调查方法、调研报告撰写等部分,辅以中国调查研究领域知名团队廉思教授课题组的调研实战经验和具体案例,以生动的文字和翔实的数据,深入解读调查研究的相关理论,细致讲解调查研究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方法。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本书通过理论研究、历史文献、专家学者论述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归纳摘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中央苏区党的调查研究的实践、原则和方法,以期对我们今天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为各级党员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认知与实践》

   

    

  内容结构上分为“认知篇”和“实践篇”两部分,共收录了作者有关怎样搞好调查研究的理论文章、讲话、调研报告30篇。其中,“认知篇”侧重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饱含了作者多年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历经数年、十数年依然历久弥新。“实践篇”收入了作者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主持或组织对若干重要问题的调查研究实践及其形成的调研成果。通过本书可以感受到魏礼群同志的初心和情怀,也可以一窥高质量调研报告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

    

  《基于马克思主义原典的哲学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应当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出 发,深刻领会、准确掌握,进而联系实际、具体分析,才能认清后世研究成果。因此,本书首先回顾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然后反思学界用“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经济哲学”“考证版”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调,希望帮助读者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少走弯路。

    

  《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本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开始论述,阐释了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探讨如何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以打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十讲》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现理论上的创新。 本书诚邀十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专家、教授,开设十讲。立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开系统研究, 对于当下如何理解和践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论述摘编》

   

    

  本书以完整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中摘录出对当前中国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的重点论述汇编成册,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一本适合广大科研人员及党员干部较为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内容的简明读物。

    

《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本书以深入研读“经典文本”“现实逻辑”为基础,从马克思哲学的生成性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历史命运、马克思哲学的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演进、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等方面,从学理学术上系统分析研究“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这一基础性问题,厘清马克思的哲学观,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与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