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馆>好书推介

2024-12好书推介

发布时间:2024-12-23 来源:党校 字体号: 默认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本书是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图书,共14章、85条,6.8万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述评》


  为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本书收录了新华社播发的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和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等三个系列的述评稿件,并配设新华社公开播发的相关图片数十幅,同时以二维码海报形式收录新华社部分精品融合报道稿件。此外,书稿还设有专家观点、域外声音等模块。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根源为出发点,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文明价值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帮助广大读者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起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融通》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初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观、认识论、物质观、辩证法、历史观、自由观等方面的契合与融通。“第二个结合” 实现了新的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文化学研究的重大创新。“第二个结合”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


  本书重点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和世界意义,并全方位探讨以文化产业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落点以制度性开放提升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


  本书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新飞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时代主题,努力探讨传统学术的精华通向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和剖析典型性命题,展现中国智慧的光彩。

《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


  本书通过资料文献的发掘、整理和解读,以党的文化思想演变为经,以党的文化思想重大问题为维,梳理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在历史语境下深入解读“无产阶级文化”、“苏维埃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化革命”、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重大文化理念,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运用革命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历史遗产,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经验启示。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 文化·社会篇》


  本书主要汇编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社会领域生动实践的案例23篇。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领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案例中深入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和改善民生的经验做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高干部精准施政的本领。

《心忧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为主题,着眼于我国古代典籍和历史上仁人志士对于“忧”的表达、阐述,整理了四书五经,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乾隆帝等帝王,孙中山、范仲淹、王安石、诸葛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政治家,李白、杜甫、曹植、陆游等文学家关于“忧”的诗文,并以一定形式返回历史现场解说这些忧患意识背后的人格魅力、家国情怀、历史史实等,介绍忧患意识如何影响了传统中国进程和走向,反映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中国文明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础。

《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名家名篇赏析》


  福建依山傍海,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享有“海滨邹鲁”之誉,历史上曾涌现出一代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民族英雄等杰出人才,也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诗人、作家等。他们创作了大量吟咏福建山水、抒发思亲思乡情愁、凝聚家国情怀、闪烁智慧光芒的名篇。